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接受採訪。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攝">
  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接受採訪。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攝
  清遠英德市西牛鎮曾因上訪問題被黃牌警告,去年,通過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實現”零上訪”,目前,清遠正探索通過自治重心下移破解當下農村存在的諸如土地糾紛、農村選舉等”三農”難題。近日,南方報業聯合採訪團深入清遠市連州、英德兩地的試點村進行採訪,實地走訪改革中的村莊以及觀察改革所帶來的變化。
  在自然村建立黨支部
  4月10日,清遠英德市西牛鎮禾灣村,村支書郭昌金在自家門口與幾位村民圍著簡陋的木桌,正在開會。禾灣村是自然村,所屬行政村赤米村,以前並未成立黨支部。
  2013年,西牛鎮被納入清遠農村綜合改革的試點鎮,改革探索的重要內容,就是基層黨組織下移,即鄉鎮黨委在下轄片區設立片區黨總支,在片區下轄的村(原村民小組或自然村)建立黨支部。禾灣村作為試點建立了黨支部,郭昌金成為試點後禾灣村首位村支書。
  郭昌金說,基層組織下移到自然村後,禾灣村裡不再是村民自己忙自己的,明顯多了一股凝聚力,集體商議村中事務,尋找村發展之路。
  試點自然村成立村委會
  今年2月,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廣東農村工作會議上表示,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“兩個率先”目標,最大的短板在農村,最主要的難點也在農村,農村穩定是全省穩定的基礎。
  2012年底,清遠市邁出了農村綜合改革探索的腳步,進行以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,推進“村民自治、基層黨建、政府服務”三個重心下移。將現有的“鄉鎮-村-村民小組”基層治理模式,調整為“鄉鎮-片區-村(原村民小組或自然村)”。
  類似自然村禾灣村成立黨支部,熊屋村小組建立理事會,是這場探索中的重要部分。行政村赤米村所轄33個自然村,由過去1個村委會調整為14個村委會,並分別成立村黨支部。
  禾灣村曾是個遠近聞名的上訪村,村黨組織建設停滯不前。2002年郭昌金是村裡最後一批黨員,到2012年十年間,村裡無人入黨。去年,黨支部成立一年,村裡就發展了2名預備黨員,“都是致富能力較強的青年”,郭昌金說。
  僅一年時間,通過自治組織下移改革,大量矛盾被化解在自然村,曾被黃牌警告的西牛鎮上訪量大量降低。
  理事會帶領村裡致富
  在這場探索中,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的重點工作,就是引導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會。
  曹屋村小組位於連州市龍坪鎮松柏村委會。曹衛星是在外發展的老闆,去年元宵節被選為理事會長。曹衛星回村後,在理事會的發動下,他率先捐款,籌錢搞建設,一年來村裡共投資118萬元,修建了河邊公園、村裡公廁、籃球場等,並拆去過去舊的石墩橋,修建了新橋。
  對話
  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:
  化解農村矛盾,
  前提是尊重群眾相信群眾
  2012年底,清遠出台了《關於完善村級基層組織建設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意見(試行)》,推進以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,破解農村存在難題,將矛盾化解在基層。
  一年多來,清遠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效。近日,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垂林率聯合採訪團,對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進行了專訪。葛長偉接受採訪時表示,我們現在基層治理的探索,是起源於基層群眾自發的探索;化解農村矛盾,前提是尊重群眾,相信群眾。
  當前農村發展 三方面問題較突出
  記者:聽說你任清遠市委書記以來已走訪了200多個村,你發現當前農村發展面臨什麼問題?
  葛長偉:目前,三方面問題比較突出。第一,基層組織軟弱渙散,或說執政基礎沒真正扎根下去、不牢固。村支部一般三五個人,村委會五到七人,雖然一個行政村的黨員數量從幾十至幾百不等,但大部分黨員實際上沒有發揮作用。加上農村黨員年齡老化,年輕黨員外出務工,在村這一級黨員和黨組織的作用很難發揮。第二,農村的社會矛盾比較多。首先是涉及資產的糾紛,如土地、山林、村與村之間的道路、宅基地糾紛,如果村民無法自我解決矛盾,村委會幹部又無暇處理,村民便會逐級上訪,小事變成大事;另外,有些村集體資產缺乏有效監督,容易造成村幹部貪腐,在徵地拆遷過程中此類矛盾更多發。第三,農業發展過程中引發的矛盾。
  行政村改為黨政公共服務站 村小組設黨支部
  記者:目前,清遠市在化解基層矛盾方面,進行了哪些具體的探索?
  葛長偉:目前,我們正在探索農村基層組織建設,或者說農村治理體系的建設。這項工作從2012年開始啟動,工作的思路也是在農村基層調研過程中間,針對農業、農村、農民,就是三農面臨的一些特殊問題,總結群眾一些自發探索、比較成功的、比較符合農村的實際經驗,從這個基礎上提出來的。
  2012年底以來,清遠市委、市政府制定出台了《關於完善村級基層組織建設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意見(試行)》等系列政策,積極開展村民自治重心下移、基層黨建重心下移、政府服務重心下移等一系列改革探索。
  村民自治重心下移,即將現有的”鄉鎮-村-村民小組”調整為”鄉鎮-片區-村(原村民小組或者自然村)”的基層治理模式。基層黨建重心下移,即在自然村或者村小組設立基層黨支部,在行政村一級設立黨總支。政府服務重心下移,即把原來的行政村改為黨政公共服務站,作為鄉鎮的派出機構,承辦上級交辦的工作,開展公共服務和為群眾提供黨政事項代辦服務。
  兩委換屆350餘試點村無一上訪
  記者:通過一年的摸索,現在取得的效果如何?
  葛長偉: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,我們覺得這個方嚮應該是符合農村的實際,起碼在清遠這樣的山區,還是受到群眾的歡迎和擁護的,我們今年是村委會選舉選了三個鎮做試點,佛岡、英德、連州各一個鎮,一共354個村,新設的村委會直接放到村小組或自然村去選,以自然村村小組為單位全部成立了村民理事會。一個很明顯的成效就是,全市的兩委換屆選舉結束,這三個試點鎮的350多個村,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。
  有一個自然村,3月27日選出村委會,4月2日就開會商量修葺水利設施。以前鎮政府怎麼動員都沒用。
  總而言之,這次探索有利於農村的發展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,對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有一定成效。但畢竟才剛剛開始探索,往後還需繼續觀察,不斷總結完善。
  農民能把自己管好
  記者:清遠的改革探索有哪些特點?
  葛長偉:清遠的探索不是我們在辦公室里設計的,中央提出深化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,我們就是到農村去,帶著問題去看人家農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,農民是希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。這個其實是真正地相信群眾、尊重群眾,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,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,農民能把自己處理好,也能把自己管好。這也不是說咱們政府可以撒手不管了,有些需要黨和政府去支持引導的,還是要去積極引導的。
  我們現在的基層治理探索,是起源於基層群眾自發的探索,無論下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好,還是我們鞏固基層組織建設,前提還是相信群眾、尊重群眾。向基層、向群眾中去發現、推廣群眾自發探索的符合實際的行之有效的經驗,也是我們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根本的一個方法。
  採寫:南方報業聯合採訪團
  南方都市報記者塗峰譚林南方日報、南方農村報、南方網聯合報道
  總策劃:莫高義 張東明 王更輝 總指揮:曹軻 任天陽
  統籌:李艷 韋中華 任偉 劉麗君  (原標題:自治重心下移破解農村難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w48lwhz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